新闻动态

北京1993年申奥,比悉尼少了两票,是因为朝鲜和台湾吗

1993年,北京在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,仅以两票之差未能胜出,悉尼成为举办城市,这一结果让众多中国民众深感遗憾。

经后续分析,多数人认为北京落败的原因是朝鲜与台湾未将票投给北京,而是投给了悉尼。

那么,关于这一说法,其正确性究竟如何呢?

谈及朝鲜,需明确其并未将票投给北京。这一决定清晰明了,无需赘述,保持了事件的原貌与用词的准确性。

鉴于中朝两国的深厚友谊,朝鲜的选票理应投给北京,众多中国民众也自然地将这一票视为属于我们的支持。

然而,朝鲜却背弃了中国人的信任,非但未支持北京,反而在背后给予我们对手支持,令人痛心。

这究竟是何缘由?难道真是朝鲜人不知感恩吗?

确切而言,两国关系复杂,非单一“感情”所能衡量。朝鲜此举自有其道理,不可简单论断。

理由是在1992年8月24日,中国与韩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,这一事件让朝鲜人深感被羞辱。

中国与朝韩关系众人皆知。朝鲜战争时,中国志愿军助朝鲜胜韩国与联合国军,巩固了中朝友谊,却使中韩陷入对立,互不往来。

然而,1992年8月24日,中国竟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,此举难免令朝鲜人感到愤懑。

中国与韩国建交无需他国同意,且符合中国发展利益。然而,从朝鲜人角度看,这一事实确实难以接受。

故1993年北京申办奥运会时,朝鲜将选票投给了北京的竞争对手,这被视为一种“报复”行为。

若朝鲜将票投给北京,则北京与悉尼将打平,需重新投票,这将使北京占据更有利地位。由此可见,朝鲜的这一票至关重要。

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因此不存在“投给北京”的说法。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、同文同种,中国历代政府对台湾行使管辖权。台湾省参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,是由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等组成的协商选举会议选举产生的,这体现了台湾在中国政治体系中的独特地位。但说“投给北京”是不准确的表述。

台湾作为中国不可分割的部分,同根同源,情深意重。尽管政治上有分歧,但在奥运会等国际盛会上应团结。因此,许多人相信台湾会支持北京。

然而,素以直言不讳闻名的李敖认为,台湾的这一票并未投向北京。

1993年9月投票前,记者询问台湾当局是否支持北京。台当局回应称,北京申办条件尚不成熟,但投票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决定,当局尊重其个人权利与选择。

此回答透露两层含义:一是台湾当局认为北京申办奥运条件尚不成熟,即暗示不支持;二是台当局无投票权,投票由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负责,其无权干涉。

因此,问题的核心集中在了吴经国身上。

吴经国祖籍苏州,1946年在重庆出生,1949年随父迁居台湾。他自幼热爱体育,这份热情促使他在1988年成为国际奥委会的一员。

吴经国自幼受爱国主义教育,对大陆怀有深厚情感。那么,在投票时,他究竟将宝贵的一票投给了哪位候选人呢?

依据国际奥委会规定,投票全程保密,外界无从得知具体投票情况。因此,李敖的猜想仅能作为个人推测,无法验证。

2005年,吴经国著书《奥林匹克中华情》,书中揭露了他在国际奥委会的诸多过往,至此,这一秘密终得公诸于世。

在这本书中,吴经国如此阐述:

多年后,北京首次申办奥运的“一票之谜”再被媒体热议。票选后,我记录下选票上的‘BEIJING’字样,盼历史学者日后能检视此票,依据手写字样得以证实。

出发前,父母深情叮嘱:“投票时,牢记你是中国人。”虽未言明支持北京,但我懂他们眼中的期盼。选后一月,收何振梁主席谢函,感谢我的支持与为北京拉票。

显然,吴经国将票投给了北京,并特意保留了证据以兹证明。

此外,吴经国在书中剖析北京申奥失利的原因,主要为二:一是投票前,联合国在美国主导下召开人权大会,中国受批,极大增加了北京申奥的难度。

其次,倒数第二轮投票中曼彻斯特落选后,其支持者需抉择支持北京或悉尼。鉴于悉尼与曼彻斯特同属英联邦,他们自然更倾向悉尼。

即便面临极为不利的局面,北京也仅以两票之差惜败悉尼,正因如此,此次失利让中国民众难以释怀。

此结果不仅大陆民众难以接受,吴经国亦深感遗憾。随后,他积极助力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,成功时,吴经国与何振梁相拥而泣。

吴经国对大陆记者表示,虽身居台湾,但祖籍苏州,身为中国人,他坚决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,并将持续投入奥运会的筹办工作。

这就是中国人,无论身处何方,都铭记自己是炎黄后代,清楚自身流淌的是何种血脉!

#百家说史迎新春#